网络营销在中国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这个国家由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世界主要力量的最新阶段。这一阶段影响着中国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和经济。

  在西方媒体中的主流观点是,互联网在中国对政治秩序构成了威胁,而中国政府会继续限制互联网在沟通和交换信息方面的能力。这些媒体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即中国政府对互联网作为教育、商业管理和贸易工具发展所给予的充分肯定。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互联网也许没有美国的自由,但是,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的互联网比美国的更适合电子商务。在美国,互联网未受规范的自由给消费者对它的信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在网络空间任意来去、间谍软件和资料挖掘、以及频繁地滥用信用卡的自由,都限制了电子商务于早期最初一代的B2C商务的发展。在美国,由于没有足够的政府规范,同在商店购物相比,大众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显得信心不足。而在中国,高度管制的互联网体制可能创造更加成功的消费者,虽然从政治意义上说,这种体制的自由度不及美国。

  差异的另一个因素也被忽略了。在美国,缺乏规范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导致了在这方面投资资本的巨大经济损失。我们所安装的宽带有95%都未得到利用。这一领域的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而新投资者则可能避开一段时间再考虑进入。相反,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是有计划的,而且步伐稳健。它对外资的开放也是逐步进行的。这种发展也许比较缓慢,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却是更加可行而可持续发展的。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所以,评判和描述都有待检验。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华人生活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实际。就文化来说,互联网把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人民连接起来了,也把世界人民的生活和中国人民的生活连接起来了。新浪、网易及其他门户网把中文的内容和全世界的华人社区联系在一起。中国在线、中华网以及其他英文网站则把中国发生的事实与非华人社区联系在一起。互联网正在成为国际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媒介,其能力远在印刷、拍摄及旅行等传统媒介之外。

  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更为强大。中国及海外的企业精英,现在都在与中国政府合作,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将互联网技术整合到中国企业生活的结构中。根据预测,以鼓励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银行规范的变革将会带来电子商务的更大范围的扩张。伴随着对外资投资自由度的进一步放宽,900家国有企业转型为中外合资的公共持股企业实体,大量优质产品的供给,将会满足电子商务交换不断扩大的需求。

  政府官员经常在公司董事会中及公司高级管理层中担任要职。尽管这种方法会由于政治优先权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但在政治与经济价值联盟的时候,它也能产生惊人的发展速度。看看深圳在这20年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就知道了。这种做法也阻止了不确定的风险和一些看似值得的冒险。

  550年以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今天,中国的人口仍然是世界最多的,它的经济,虽然目前还不是最强大的,但在未来10年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其技术进步程度也将跟随并适应这一情况。前任德国驻华大使Konrad Seitz认为,到2020年中国会重新获得作为强国的强大力量。(Konrad Seitz,《中国:》德国:Siedler Verlag,柏林,Verlagsgruppe 贝塔斯曼有限公司,2000年)。

  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国,害怕工业化会带来动摇国家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农业被认为是财富的唯一真正源泉。商人不直接生产东西,他们处于社会阶层中最低下的地位,和寄生虫相差无几。随着中国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这种社会观点也不复存在了。中国的农业社会开始骚动起来。当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地发展的时候,这个国家仍然拥有80%的农村人口。9亿农民的平均年收入是200美元,到2005年,农村失业人口数将达到1.5至2亿。每一天中国可能有1.5亿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找工作。

  中国力量的复苏表现在中国农业传统的基本变革。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要求对工业化、地区城镇的交叉发展、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密集型商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卓越营销、加入WTO,以及政府对企业教育和培训的大力拓展,都代表了对中国过去传统的突破。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就会在中国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政府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网络教育系统。外资企业为中国10%的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并且占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近50%,现在,这些外企正在建设教授基础技能的培训学院,这当中包含了已经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IT技能。这些互联网用户积极地交换着关于企业发展、管理、投资、财务及营销的思想。

  当前的形式

  根据报告,截止2001年3月,中国有650万台计算机,这表明了PC的渗透率不及3%。尽管事实是,全国只有13%的人口拥有固定的电话线,但是中国仍有3000万的网民,或者说是,占有全世界3亿网民的10%(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这个数字比其他出处的数字要小)。

  中国有1.5万个电子商务网站。中国的网民正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增长。据说,到2005年,中国将拥有全世界第二大数量的网民。

  中国现存的网民人数是从1998年中期的110万的数目急剧发展起来的。预计到2004年,网民数会达到1.2亿。现在的网民只代表了中国人民的1%。但是,根据高盛投资银行的预测,到2003年底,中国网民将达8000万。美国在1999年有7700万网民。中国已经投资了80亿元人民币(合9.52亿美元)来发展互联网服务(中国国家信息服务部)。而且,中国还在互联网领域吸引了10亿美元的投资。

  电子商务最早被介绍进中国是在1993年。第一笔网上业务发生在1998年。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会(CIID)的报告,到2000年,中国电子商务的总金额已经达到771.6亿元人民币(合93.2亿美元)。而北京、上海和广州则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三大中心。

  B2B商务

  B2B商务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99.5%的业务。2000年底,这类业务在总金额达767.7亿元人民币(合92.7亿美元)。2001年,B2B商务还会增长23%,达到942亿元人民币(合113.8亿美元)。

  2000年1月,《国际商报》就对互联网的使用和态度等问题,抽样调查了一些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结果显示,93.3%的企业都能上网。其中,73.2%是通过拨号上网;19.3%的是通过ISDN上网;3.3%的是宽带上网。37.9%的企业建设了自己网站;42.7%准备建立。

  53.9%的企业是专业外贸网的会员。58.7%的企业安装了办公自动化软件或出口/进口方面的软件。22.3%的企业能通过网络和自己的管理部门或客户的公司联系。

  64.5%的器乐饿认为电子商务是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40.8%的觉得电子商务是传统营销渠道的辅助方式。总的说来,电子商务是 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87.4%的企业运用网络来寻找贸易机会;80.6%的是用它来收发电子邮件;59.1%的是用它来跟进市场;还有31.4%的用它来交换商业资料。82.7%的企业人电子商务的功能在于在线谈判;77.6%的认为其功能是在线订购;68.9%的认为是为海关提供电子申请表格;还有68.9%的认为可用来几逆行能够电子检视;55.6的则用它进行电子支付。

  B2C电子商务

  2000年,中国B2C商务只有3.9亿元人民币(合4710万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250%。2001B2C商务将增长200%,达13亿元人民币(合1.5亿美元),并且,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报告,到 2004年,这一数字将是32亿美元。

  尽管存在高度的互联网应用程度,电子商务部门仍因一些原因而受到制约。第一阁员因是人口的普遍低收入,而在数百万富有人群中,最主要的障碍因素信用卡经济的贫乏。银行还没有推广消费信用卡,不适应网上支付的交易处理。

  中国消费者对待在线购买的态度十分积极。尽管对安全问题有所担忧,但有90%的网民都希望参与电子商务。人们希望进行在线购物是因为其价钱更便宜、而且在虚拟商店中搜索商品比在现实商店更容易。中国的虚拟商店有60%都是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店包括新浪网以及虚拟超市8848等。同时,还有一些专业化的电子商店像卓越网、当当网上书店以及销售鲜花和礼品的玫瑰花城。销路最好的商品有电脑和通讯产品、个人用品、图书、杂志 、VCD、音响器材以及电子家用电器。通过协议可加入的社区有运动会、游戏、事件以及博彩等。业务包括1000多个种类。

  根据最近的一个调查,85%的网民年龄都在18-35岁之间。66%的网民未婚,34%已婚。84%的网民接受过2-3年的大专教育。大陆网民的平均年薪是34607元人民币(合4185美元),根据中国在线2001年2月4日的报告,网民年收入的中位数是45000元人民币(合5434美元)。这比城镇居民的年平均收入8392元人民币(合1015美元)要高。58%的人口可以在家里上网;42%的在公司上网,还有20%的是在网吧。中国目前一共有1000个网吧。

下一篇文章: 网络营销、细节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