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请设计师做设计的目的何在?仅仅是满足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
李志祺1974年7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曾任北京设备安装公司装饰分公司(华运装饰公司)设计部主任、经营副经理;北京筑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室内设计顾问;S.A.D城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顾问;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基建处副处长。
主要负责完成的工程有:北京金玉大厦公寓部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海外营业部装饰工程、中国银行办公楼装饰工程、石家庄筑业高新国际大厦室内装饰工程、沙井胡同15号院(老舍故居)古建改造和装饰工程、国子监西三堂改造及装饰工程等。
学建筑出身的李志祺在建筑圈里扮演过多种角色,先在设计院里画过建筑设计图纸,后转行做室内设计,近两年则成了开发商的“代言人”,由画图者变成了审图者,因为工作关系和角色的变化,他审视室内设计时语颇惊人。
记者:您现在处在开发商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与当初自己做设计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是现在经常参加评标,能不能给设计师尤其是年青设计师提醒一下,要注意哪些方面?
李志祺:提醒说不上,有些感触吧。现在角色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以前我在做设计时也经常觉得很好的想法总得不到实施,也很苦恼。回想起来觉得以前看问题主要还是从设计本身出发,而不是针对项目。
其实设计做得漂亮与否,并不是开发商真正关心的问题,开发商关心的是设计是否恰当地表现了项目开发的目的和它将产生的作用,是设计“背后”的东西,即怎样体现业主的意愿,这可能开发商讲过也可能没讲,作为设计师就要准确地把它拎出来。
现在很多设计师讲标时上来就说他的方案是要“以人为本”,这个说法没错,但怎样以人为本,在具体的项目中这个“人”是针对谁,这一点能解决好的设计师并不多,我觉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给使用者以尊严。
记者:怎样解释这个说法?
李志祺:我们现在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设计师在讲述一个高档会所的室内设计时,往往局限于采取什么样的表现风格、使用了怎样高档的材料运用了哪些寓意等等来体现会所的尊贵,其实这都是后一步的问题,首先应解决的是业主设想的这个会所是为哪些人服务,业主的定位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具体的表现手法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业主的这个会所是想要那些开奔驰500的人来光顾,那么设计师考虑的是怎样只让这些人来消费,而其他人把这个会所当作成功人士的乐园来尊敬,来这里消费的人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关注。解决了这个首要问题后,会所即使没有镶金贴银,也同样会很尊贵。这种说法可能比较拜金,但业主首先是商人,他要保证其项目增值。
记者:你所说的给人尊严其实是让项目的使用者觉得有面子,与他的身份相衬,而不是让开发商觉得有面子。
李志祺:对。最好是能让这个项目成为某一阶层人的标志,就像奔驰成为成功人士的标志一样,开发商也希望自己的项目能提升到某种标志的地步,而这并不仅仅是花钱就能得到的,因此就有了设计,设计的目的也就在此,它不是单纯的艺术,更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自娱自乐。
记者:这样看来设计之所以不到位,让甲方不尽如意,其实还是沟通不到位,作为甲方的代表,是不是甲方常不愿把话说明了,而要让人去揣摩?
李志祺:作为甲方他不会故意这样做,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有些情况甲方可能没有交待得很具体,大多时候是设计师很少站在甲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而是站在设计的角度。
如何与甲方沟通找到甲方的真正意图是困扰设计师的一大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着甲方。因为工作关系,我也经常参加评标,有时一天要评七、八个标,常常是看到前面几个标就坐不住了。我发现很多设计师的方案往往切不中要害,眼光总是放在建筑这个六面体上。甲方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一个项目,有一些因素看似与项目关系不大,却是必需要考虑的。比如一幢楼,它的直接使用者是普通大众,也常有残疾人进出,但如果有国家部委的贵宾来的话,让贵宾感到舒适肯定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甲方他不可能告诉设计师这个楼是要做好了给部长看的,既便部长只来一次,作为设计师一定要把这种情形设计出来,让贵宾觉得受到了礼遇,虽然他不是最终的使用者,但这是潜在的利益。我觉得真正无障碍的沟通就体现在类似的细节中,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方案做得再好,也有“隔靴搔痒”之感。
设计指南 > 相关文章 > 关键字:设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