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家居环保四大误区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室内装饰材料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有的家庭在装修新家时不惜多花许多钱,也要把所有材料都换成“绿色”建材。然而日前专家告诉记者,大多数人对室内环保的重视程度和他们的相关知识不成比例,消费者们在这一问题上认识误区非常多。有些商家趁虚而入投其所好,将自己质量不高的产品推销出去。

  误区之一:合格建材就是无害的吗?

  这一许多人想当然的看法遭到专家的无情驳斥。专家指出:所谓达标产品是指有害物质在国家标准的限量之内的产品,它所释放的有害物质人体能够承受。换句话说,包括板材、石材、油漆涂料以及水泥在内的主要建材没有一个是无害的,区别只是有害物质多少而已。

  据介绍,建材释放的几种主要有害物质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这跟材料本身和生产工艺有关。如甲醛,主要来自经加工过的板材。板材加工过程中需要用胶水,这样才能防虫防腐,而胶水中就有大量甲醛。

  氡气主要来自石材,天然石材的氡气多,人造石材相对少些。

  苯来自油漆和涂料中。

  氨气来自水泥里添加的氨水、尿素等防冻剂。

  有时候有这样的情况:虽然使用的所有建材都达标,可装修后室内空气有害物质很可能超标。因为有害物质有叠加效果。有害物质含量再低的建材用多了,室内有害物质也一样超标。所以,从环保方面考虑,室内装修越简约越好。

  误区之二:信赖产品检测报告

  根据有关规定,在市场上出售的建材产品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许多消费者也养成了买建材先看检测报告合不合格的习惯。然而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许多建材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不可靠。

  专家指出,首先,很多检测样品是送检的。这种检测报告根本没有可信度,因为商家完全可以把质量最好的样品送去检验,从而获得好的结果。其次检测报告都有时效性,是针对某一批产品的。而厂家的生产是不间断的,一批产品的检测报告不适用于另一批产品。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厂商甚至伪造检测报告和产品说明书,蒙骗消费者,有的甚至昧着良心兜售放射性、挥发性物质超标的建材产品,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那么到底如何衡量建材产品有害物质超不超标呢?理论上惟一可靠的办法只有消费者请权威检测机关来做检测。实际生活中,一些著名品牌还是信得过的,应尽量避免为图便宜选购杂牌材料的做法。

  误区之三:买建材一定要买“绿色”的

  许多精明的消费者在选购建材和家具时认准了“绿色”概念,觉得只有这样才安心。市场上也有许多自称是“绿色”建材的产品,因为有“绿色”这张招牌,同样的质地的材料价格会高出好大一块。虽然人们把“绿色”看得这么高,可问起到底怎样的建材才算绿色?不仅消费者,很多推销“绿色”产品的商家都回答不出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绿色家居环境技术工作站的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关于“绿色”建材的清晰标准,很多商家所谓的“绿色”建材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在实地调查中,记者发现,商家们只要被问及所售建材是否环保时,都神态自若地保证这是绿色产品,少数铺面里明明气味刺鼻令人躲闪不及,商家仍然镇定自若毫不改口。

  不久前,据中消协对全国19个省市“消费环境”消费者座谈会情况汇总表明,消费者认为商家在倾力推销建材产品时存在“绿色欺诈”。一些不法厂商的产品甚至连国家10项强制性标准都达不到,也敢号称“绿色”,在市场上违法出售。

  误区之四:建材中的有害物质能伤人

  很多消费者的这种想法有失偏颇。因为只要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被密封在材料当中,不散发到室内空气中去,一般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消费者们应该注意的是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的空气释放量。

  其实在家庭中,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都会影响到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的释放。例如居室中温度、湿度越大,材料中有害物质散发的速度越快;而室内良好的通风条件,则可以将有害物质带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下一篇文章: 家居环保小妙方

装修环保 > 相关文章 > 关键字:环保误区

室内装修图片

床图片  沙发图片  梳妆台图片  衣柜图片  书桌图片  书柜图片  电视柜图片  茶几图片  窗帘图片  灯饰图片
 床图片     沙发图片   梳妆台图片   衣柜图片    书桌图片    书柜图片   电视柜图片   茶几图片    窗帘图片    灯饰图片

室内装修效果图

客厅效果图  卧室效果图  厨房效果图  餐厅效果图  书房效果图  卫浴效果图  玄关效果图  办公效果图  酒店效果图  建筑效果图
客厅效果图  卧室效果图  厨房效果图  餐厅效果图  书房效果图  卫浴效果图  玄关效果图  办公效果图  酒店效果图  建筑效果图